
2018年6月29日中午11:30—14:00,社会保障系组织召集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授课的教师齐聚厚学楼401,展开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会由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副主任陈际华老师主持。人口所黄健元、心理所吴慧红、社会学系王旭波、移民中心黄莉和社会保障系韩振燕、张鑫、季年芳、郭剑平、唐国红、张晓晨和孙中艮等老师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教学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各老师分享所授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课程讲授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处理方式及建议;对2016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建议(包括课程设置、开课顺序、开课实践、学分等);对社会保障系的本科教学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首先,吴慧红老师分享了自己讲授普通心理学课程的经验与心得。考虑到新生进入大学有一个心理调适期,建议将课程调整到大一上学期。同时认为学生的心理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第二个分享的是王旭波老师。由于《社会学概论》课程是双语课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尤其是外语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建议对学生英文水平进行分类,由于该课程难度较大,对于新疆同学是个挑战。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更加关注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同时,教材选定是一个很大问题,要在适应教材的基础上树立学科意识,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黄健元老师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十分重要。本科教学更多的是对本科生学习态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一些课程可以尝试以读书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针对社会问题,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提出解决方案。上课的时候多讲一些正面的东西,引导学生树立专业的认同感等。这引起了老师们的强烈共鸣。
黄莉老师讲授的是《征地拆迁安置》课程,作为必选课,问题一是没有教材,没有固定的教学范围。由于政策不断变化,没有稳定性和持续性,自身的备课量比较大,本科生基础课程衔接有一定难度。二是课程开在大四,难以有效的进行考核,课程和专业相关性不大,提出希望把课程时间往前调整。
郭剑平老师总结了自己的课堂内容与反馈,一是课堂效果较好。学生需要自己查数据,课堂参与程度很高,手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高效利用,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测试;二是成绩来源是多方面,平时考核比较重,考试压力相对较小。三是在教学中通过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学习、进入学术训练。每个人至少完成五次作业,做好相应记录。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实践课的效果,建议课程整合,组织学生感兴趣的实践。
对此,各位老师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老师们普遍对于课堂纪律这一方面较为重视,建议加强对于学生考勤率纳入平时成绩的认识;张晓晨老师特别关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并严格禁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张鑫老师在她的《文献选读》课程中改进了考核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个别老师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建议在开学时将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告知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与问题学生做好沟通并加强重视,等等。
通过本次教学研讨会,老师们交流了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对劳保专业2016版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教学研讨会,对加强社会保障系与任课老师的有效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对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系 供稿
2018.6.29